必須讓醫師知道,有服用哪些藥或保健食品
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,很多患者不敢跟西醫說有在吃中藥、怕被醫生罵,看中醫時也不太會說有在看西醫,所以有時候會 造成中、西醫都開了同樣性質的藥,導致「吃過量」 ;例如西醫已經開了降血脂藥,中醫又開了紅麴,兩者加起來藥效就會增加。
因此,就醫時必須讓醫師知道你還有在吃哪些藥物或保健食品,服用時間最好也錯開。
「補益藥」飯前吃 「治療藥」飯後吃
和西藥一樣,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,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。
中醫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 ,例如本來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,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,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。
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;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,以免傷胃;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 。
(圖片來源:康健雜誌)
網路瘋傳長期吃中藥會傷腎,是真的嗎?
「中藥與中草藥不同,要分清楚,」 具有腎臟專科及中醫師資格、經驗豐富的鐘文冠解釋,中藥多半經過炮製(一種中藥製作法),毒性多半已經去除,安全性高、不會傷腎;但未處理過的中草藥則不一定,所以最好找合格中醫師診治開藥較安全,不要隨便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。
高醫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林宏隆,也將常見的幾種藥方,分為護腎、影響腎功能變差兩大類:
護腎
●理血之劑: 補血安神可改善貧血、失眠。如四物湯、八珍十全、人參養榮湯等。
●祛風之劑: 類同中醫感冒藥,可改善感冒引起的頭痛、筋骨痠痛等,不會有西藥可能傷腎風險。如川芎茶調散(改善頭痛)、天麻鉤藤飲(主治高血壓)、上中下通用痛風丸、蠲痺湯、獨活寄生湯(改善筋骨痠痛)、消風散(改善皮膚癢)。
●理氣之劑: 改善嘔吐、噁心、打嗝或疏肝理氣,緩解精神憂鬱緊張。如半夏瀉心湯、厚朴湯、蘇子降氣湯(主治噁心嘔吐及打嗝)、柴胡疏肝散(緩解精神憂鬱緊張)。
●和解之劑: 緩解胸悶、胸口不適。如加味逍遙散(治肝鬱,食慾減退、消化不良及交感神經異常)。
影響腎功能變差
●祛濕劑、利水藥: 如豬苓湯,腎臟過濾功能較差的人最好不要用。
●瀉下之劑: 如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,攻下之力較猛,也不建議使用。
至於為何會讓腎功能變差,原因不明,高醫附醫副院長黃尚志推測水分流失體液容積下降,跑到腎的血流量變少,可能因此影響腎功能變差。
林宏隆則建議,處理腎病的利尿及便秘問題時,用藥要更謹慎,譬如用較溫和的瀉下藥取代,以免影響腎功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