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調查藥價,往往掀起醫院新一波換藥潮。長期服用的藥品突遭醫院撤換,民眾如何自保?
每次傳出健保要調查藥價,不少民眾就會開始擔心長期服用的藥會被換掉,影響療效。
不過在擔心之前,有些事你得先知道。
換藥有時是改善病情
醫院或醫師幫病人換藥的原因其實非常多,不僅是因為健保調價,當拿到的藥跟平時不一樣,不妨先搞清楚醫師為什麼要換藥。
高雄榮民總醫院藥學部藥師毛志民表示,醫院換藥的情況通常可分為3種。
一種跟病人的治療狀況有關。例如當醫師發現患者長期服用同種藥物後,疾病控制不如預期,或病患出現不良反應且難以忍受時,就有可能會決定替病人更換藥物。
另一種情況則是醫院藥品採購政策導致。因健保每年總額固定,醫院的藥費若超出分配上限後就得自行吸收,所以多數醫院在選擇藥物時,除評估藥物療效外,也會將價格納入考量。因此,各醫院在定期重新招標時,若合格藥廠能提供「同種」、但價格較低的藥物,或者原廠藥的專利期已過後學名藥可上市,就可能會將原本的藥物換掉。
最後一種則是跟藥廠本身的狀況有關。像是有些藥廠因當地政府管制較嚴格,一旦抽查到不合格,在改善前就得暫時停工;其他原因包括原料短缺、船期延誤、生產線供應不及等;也曾有國際大藥廠因雪崩導致廠房損壞,無法持續供藥。毛志民說,碰上這類情況,通常不會是單一醫院或醫師換藥,而是全台都會缺藥。
此外,因台灣由政府統一與藥廠議價,且每年定期調查藥價,壓縮到藥物利潤空間,部分藥廠考量投資效益後,將無利可圖的藥退出台灣市場,也成為醫院換藥的原因之一。
便宜的藥,不見得比較差
若因病人疾病控制因素而換藥,反而能夠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,通常民眾不會有太大的疑慮。比較讓民眾擔心的是,若醫院因價格考量而將長期吃的藥更換,會不會因此影響藥物的效果?甚至過去也有不少醫師發現,病人換了學名藥後,病情控制效果似乎比原廠藥來得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